日期:2020-01-16
電影《大賣空》的主角Michael Burry,預言指數型基金及ETF將會是下一個泡沫,使得信奉被動投資者相當恐慌。其實,不論是個股、主動型基金或被動型基金,只要是漲多了就會回檔修正,跌深了也一定會反彈,無關於持有標的是否為個股、基金或ETF。但只要投資區域經濟持續成長,就會一波高於一波往上走。
認為ETF未來將會是泡沫,所持的論點是當投資者一昧的追求指數化投資,就會造成ETF價格高於實質的價值,最後形成了泡沫。這樣的論述好似認為市場是失靈的,不論ETF價格多高,大家都會盲目的投入。只是證券市場的運作並非如此,市場雖然帶點瘋狂,但某種程度還是維持理性的,唯有獲利不錯的股票,價格才會不斷上漲,但只要價格高於價值就會有人想賣出,最後維持在合理價格上。
就以大家熟知的中華電這檔股票來說,為何中華電股價都一直維持在110元上下,因為往年中華電的每股盈餘(EPS)及配息都落在5元上下,所以投入110元,可以有4.5%的殖利率,相較於銀行定存還算不錯。如果中華電的獲利能力維持不變,萬一股價無厘頭的跌到70元,等於光靠著配息就有7.1%,如果以複利計算,10年股票淨值就可以翻一倍,就是100%報酬率,這麼好的獲利,一定會驅使大量理性投資者進場,迫使股價推升至合理價格為止。
主動型或被動型基金也是一樣,只要有利可圖就有一堆人投入,食之無味就會有一堆人退出。簡單說,市場就像背後有一隻黑手默默地運作,讓市場回歸理性。而有利可圖就是股價低於價值,那麼股價高低又要如何衡量呢?最簡單的就是用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評估。本益比公式為股價除上每股盈餘,也就是回本所需年數,例如大立光股價5,000元,每年的每股盈餘為210,所以本益比為23.8。也可以解釋成用5,000元投資大立光1股,每年可以獲利210元,那麼23.8年後就回本。
對個股來說,投資者會看本益比來投資,基金也是一樣,不論主動型還是被動型基金也會有本益比,以追蹤美國S&P 500指數代號IVV的ETF來說,2020/01/08的本益比為23.19,股價淨值比3.62,從這些數據來看,就可以知道指數是否過高。0050目前的加權本益比為22.1,股價淨值比3.6,看起來跟S&P 500差不多,顯然各國指數都差不多。觀察美國S&P 500本益比走勢,最近10年最低13.5,最高25.0,看起來似乎也說明現在股價算是貴的。
證券代號 | 追蹤指數 | 本益比 | 股價淨值比 |
---|---|---|---|
0050 | 台灣50 | 22.1 | 3.5 |
IVV | S&P 500 | 23.2 | 3.6 |
ETF雖然可以在證券市場買賣,但本質上還是一檔基金,交易價格會被基金淨值牽制,並不像股票一樣有本夢比,可以讓股價一飛衝天。所謂的ETF,就是將一檔指數型基金上市買賣,例如0050這檔ETF就是將追蹤台灣50指數的元大卓越50基金證券化,才能夠在證券市場上交易,而0050就是這檔證券的代號,跟台積電證券代號2330沒有兩樣。
買到一張0050的ETF,就等同買到元大卓越50基金1,000個單位數。然而,元大卓越50基金有50檔權值股或成分股,而這50檔成分股的市場價格決定了基金的淨值。既然0050買賣的是卓越50基金單位數,從單一價格法則(Law of one price)來看,兩個相同商品價格必須一樣,否則就有套利機會。所以,雖然0050這檔證券跟基金的成分股是分開交易,也就是0050市價及基金淨值可能不一樣,不過這套利行為就會迫使市場價格逼近基金淨值,所以0050也不可能跳離基金淨值。
ETF只是將指數型基金推到證券市場買賣而已,本質上就是基金的一種,跟主動型基金沒有兩樣,對沒有能力選股的散戶來說,投入基金是最省事的一種投資方式。指數型基金因為不用養大批的投資團隊,總費用率就會非常低,這才是大家追逐指數型基金或ETF的主要原因。
指數型基金或ETF必然會造成主動型基金的壓力,業者必然反抗,市場上在這時候出現對被動投資不利的聲音,應該屬正常,指數化投資者不用擔心啦。